3. 新能源機械設備的關鍵技術
3.1 太陽光發電系統
|
|
太陽光發電係一種充分利用自然資源,具環保意識的分散型電源,目前正逐漸地普及到一般家庭之中。受到天候的影響,在電力輸出上會產生變動,但透過組合具充電功能的鈉硫磺(NaS)電池以及太陽光發電,將可提供穩定的電力。在博覽會會場,設置了多結晶型面板200kw,兩面受光型30kw(分別如圖5),非結晶型100kw(圖6),共計可產生330kw 的發電。
3.2 鈉硫磺(NaS)電池電力儲藏系統
NaS 電池,是一種在高溫350度產生電流,體積能源密度很高的可充電電池。顯示鈉離子傳導性的β氧化鋁特殊陶瓷,為一種固體電解質;而正極的硫磺以及負極的鈉,透過固體電解質發生變化並產生充放電。因為活物質是鈉以及硫磺,所以資源充沛無虞。並且,因為電解質是固體,所以自我放電所佔比例極小。在技術上已進入實用階段,6000kw此等巨大系統在電力公司的變電所已經達平穩發展,且具實際運轉績效。在博覽會會場中,充放電輸出500kw,持續時間長達7小時的NaS 電池(圖7),可吸收太陽光發電的電力變動以及燃料電池的夜間剩餘電力,以達穩定提供電力之效果。
圖7. 會場內的NaS 電池
3.3 燃料電池系統
燃料電池的原理,係水電解的逆反應,亦即,基於氫和氧的反應,產生電以及水之一連串化學反應。燃料電池,因具有(1)即便是利用廢熱亦仍產生小規模但具有高效率的能源,(2)低噪音·低振盪,(3)低環境負荷等特色,為分散型電源,其今後的發展令人期待。
根據所使用的電解質,以及動作溫度,燃料電池有各種類型(表1)。在最低溫下動作的固體高分子(PEFC),雖然已經開發出燃料電池汽車用的數十kw規模,以及家用安置型的1kw 規模,但並未在本博覽會中公開展示。在博覽會中,實際運轉了一台250kw 溶融碳酸鹽燃料電池(MCFC,圖8),以及一台附微燃氣輪機的250kwMCFC1。在高溫650度下動作的MCFC ,我們也將在下面介紹說明,亦可利用廢棄物所生成的氣體作為燃料等,其未來的發展將不可限量。為增強整體的發電電力,追加了四台共計800kw已具實用效果的200kw磷酸燃料電池(PAFC,圖9),以及一台目前正在開發中的新型燃料電池,具50kw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(SOFC,圖10)。並將這些燃料電池所產生的廢棄加以回收,再利用於博覽會會場內建築物所需之冷氣設備。
圖8. 設置完成的溶融碳酸鹽燃料電池(MCFC)
圖9. 建設中的磷酸鹽燃料電池(PAFC)
圖10.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(SOFC)
表1. 燃料電池的種類
高溫動作形 | 低溫動作形 | ||||
溶融碳酸鹽(MCFC) | 固體氧化物(SOFC) | 磷酸(PAFC) | 固體高分(PEFC) | 鹼 | |
電解質 | 碳酸鹽 | 陶瓷 | 磷酸 | 高分子膜 | 氫氧化鉀 |
電荷載波 | CO32- | O2- | H+ | H+ | OH- |
觸媒 | 沒有 | 沒有 | 白金系 | 白金系 | 白金系鎳・銀系 |
動作溫度 | 650°C | 1000°C | 150 - 200°C | 80 - 100°C | 50 - 100°C |
發電效率 | 50 - 65% | 55 - 70% | 35 - 42% | 35 - 40% | 60% |
特徵 | ・發電效率高 ・大容量化 |
・發電效率高 ・具耐久性的優點 |
・為最早開發的技術, 已進入實用化階段 |
・在低溫下亦可運作 ・容易啟動與停止 ・出力密度高 |
・在低溫下亦可運作 |
燃料 | ・天然瓦斯 ・LPG ・甲醇 ・廢棄物氣體 ・煤氣 |
・天然瓦斯 ・LPG ・甲醇 ・廢棄物氣體 ・煤氣 |
・天然瓦斯 ・LPG ・甲醇 |
・天然瓦斯 ・LPG ・甲醇 |
・純氫 |
用途 | ・供分散電源之用 ・火力代替電源之用 |
・供分散電源之用 ・火力代替電源之用 |
・小型分散電源 | ・汽車之用 ・家用 |
・宇宙開發 ・特殊用途 |
3.4 沼氣發酵系統
在博覽會的會期中,會場內有許多的餐廳會產生廚餘。儲餘在夜間由收集車回收,並儲存於沼氣發酵系統(圖11)。廚餘最大容納量為4.8 噸。廚餘在經過破壞垃圾袋、選別、粉碎處理過程後,並加入水以及鹼後攪拌呈黏稠狀,之後即送入發酵槽。將廚餘處理生成沼氣發酵之過程約需要2週的時間。不需將廚餘搬出會場外,可完全透過這個系統處理完畢。所生成的沼氣並可作為MCFC 的燃料被加以運用。如果發酵的沼氣有不足的情形時,可以都市廢氣補充。
圖11. 會場內的沼氣發酵系統
經調查全國公共團體的垃圾處理設備,處理200 噸/日以下的小規模設備並未配置有發電設備,為焚燒含有許多水分的廚餘,需要消耗相當大的能源。其主要的理由是因為小規模的蒸氣渦輪發電的效率比較低。
如果能將廚餘與以沼氣化,就算是小規模的蒸汽渦輪,亦可充分運用具高效率的燃料電池。
3.5 高溫煤氣化系統
為避免破壞環境,在建設博覽會會場之時,即已盡力避免砍伐樹木,將樹木砍伐的數量降到最低。雖然僅砍伐極少數量的樹木,但仍充分運用這些樹木,以及在會場內所產生的廢塑料等,加以運用作為燃料電池。將所砍伐的樹木以及廢塑料搗碎後,在爐內以約1200度的高溫加以分解,並將所生成的煤氣(主要成分為氫·一氧化碳)導引至MCFC。
如果所生成的煤氣不足時,與沼氣發酵情形相同,亦將使用都市廢氣。燃燒爐的外觀如圖12,系統的概要如圖13所示。
圖12. 會場內設置的高溫煤氣化爐
圖13. 高溫煤氣化系統
3.6 能源供需控制系統
博覽會的電力供給係由太陽光發電·MCFC兩台·PAFC四台·SOFC·NaS 電池在6.6kv合流,輸出總計2200kw的微柵極。微柵極下之電力需要與供給之控制如圖14、15所示。 MCFC 以及SOFC負責提供基本需求,而由發電因應速度比較快的PAFC負責就需求變動提供電力。而太陽電池此等急遽輸出變動,則由可充電的NaS 電池負責因應。配合長久手日本館的需求電力(最大約1200kw)的變動,由電腦負責控制這些燃料電池·NaS 電池的輸出最佳表現。微柵極下的供需以30分鐘同時同量為基礎,不對電力系統進行逆潮。在實證測試下,就電壓・高調波·閃爍等進行電源品質的評價,並利用太陽電池·燃料電池·NaS 電池以某一目的函數,亦即,成本最小化·二氧化碳煤氣排放最小化·能源利用效率最大化等,進行最佳控制。
圖14. 微柵極的供需控制之觀點
圖15. 微柵極的供需控制系統
除此之外,考量過去曾經發生紐約大停電等此類的事件,在博覽會於10 月結束之際,將嘗試切斷電力系統,並由發電的微柵極自行運轉。亦即,以PAFC為電壓來源,並以其他燃料或NaS 電池為電流來源,追蹤其負荷狀況。首先利用電腦模擬系統分析並預測其動作狀況;其次,階段性地結合其他燃料電池,並逐漸提高難易度,計劃在微柵極內自行運轉。